新闻网讯(通讯员 王朋、王超然)5月8日,时尚与传媒学院AI赋能高校教育系列培训开讲。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李雪、超星公司课程负责人张诗怡、武汉有教科技有限公司经理李琪等校内外专家受邀作为主讲嘉宾,聚焦人工智能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场景应用,以技术赋能专业,创新驱动发展。
时尚与传媒学院教师参加培训
主讲嘉宾张诗怡以“超星数据大模型赋能专业发展”为主题,结合岗位需求,讲解如何应用人工智能支撑人才培养方案动态更新及可视化展示,以任务为引擎赋能个性化、精准化学习及能力培养,形成教学闭环,运用教学数据全面支撑专业群建设。张诗怡还以影视编导专业为例,现场演示了智能平台的动态抓取功能。她表示,通过实时主流招聘岗位数据解析,发现短视频策划、交互式叙事及新媒体用户运营等新兴能力的需求在不断增长,专业教研团队可基于数据建模结果,加强沉浸式剧本设计、竖屏视觉语言等前沿特色课程模块。
超星公司课程负责人张诗怡作专题培训讲座
时尚与传媒学院影视编导专业负责人陈陶表示,传统人才需求调研需耗时2-3个月,而智能平台通过语义分析生成的结构化报告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,可大幅度降低调研时间成本。
武汉有教科技有限公司经理李琪讲解AI赋能实践教学
主讲嘉宾李琪就“AI 赋能实践教学:虛拟仿真与智能技术的融合创新”对传统实验实训的痛点与AI解决方案进行讲解,从成本降低、精准评分、动态安全和因材施教四个方面为教师们提供了更多工作思路。
“技术正在重塑服装专业教育逻辑”,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负责人张其增表示,专业依托既有3D虚拟设计实验室与智能试衣镜设备,可以尝试探索构建虚拟工坊的智能协作模块,以“智能硬件+数据中台”的融合模式,推动专业教育向“数智化”转型,适配智能生产时代的需求。
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李雪分享AI大模型应用案例
李雪围绕“AI 大模型革命:高效工作、智慧生活与短视频创作实战指南”主题,将传统工作模式与AI赋能模式进行对比。李雪结合自身实践经验,边演示边讲解:“AI大模型不应被简单定义为搜索工具,其本质是生产力的革新引擎。常态化使用AI工具的过程本身就是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的实践路径,通过将AI深度嵌入备课、学情分析、成果转化等环节,教育者不仅能减少事务性工作时间,还可在人机协同中自然习得智能时代的‘教学第二语言’。”
时尚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孔莉表示,本次培训是学院顺应职业本科教育发展需求、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举措。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,学院将积极探索“智能+教育”新模式,深化AI技术与专业教学的融合以优化课程体系,加强虚拟仿真等智能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以提升实践教学质量,同时积极推动教师数字化能力提升,为培养适应行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支撑。
审核:孔莉 责任编辑:娄修明